北京青年报记者从9月25日至26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的2025年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计量工作座谈会获悉,近年来,华北地区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京津冀晋蒙五地资源互补、产业协同、政策联动优势,初步形成了“政策协同、标准共建、监管联动、数据共享”的区域计量发展新格局,其中,京津冀三地“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证书”互认,实现“搬家不搬证”。
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,随着《关于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的若干措施》的深入实施,三地不断优化区域计量服务供给,提升计量服务区域发展的效能。目前,京津冀三地“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证书”互认,实现了“搬家不搬证”,帮助跨省迁址企业快速开启生产经营。
在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京津冀晋蒙五地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持续完善,共建有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9229项,量值传递体系更加健全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计量技术支撑。
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,精准对接产业需求,各地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,积极培育产业计量测试中心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如:北京市积极推动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,在航天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领域新建5家市级中心,这些中心正在成为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平台。天津市加快推进国家水运监测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,创新性成立产业计量测试联盟。河北省立足制造业基础,培育轨道交通安全与运行维护、轴承产业等计量测试中心,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同时,北京市还筹建了全国首个汽车自动驾驶计量数据应用基地,天津市筹划数智电力计量数据基地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另外,在计量技术规范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今年6项京津冀共建计量技术规范和10项华北大区共建计量技术规范通过立项,为高精尖产业发展、能源资源精细化管理、生态环境保护、医疗卫生健康等发挥重要技术支撑作用。
下一步,京津冀晋蒙五地将深化区域计量协同发展机制,强化政策衔接、标准协同、监管联动、数据共享,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计量支撑体系。持续更新华北地区计量资源数据,推动大型仪器设备、计量标准、检测能力等资源开放共享。围绕生物医药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、装备制造、光纤传感、稀土、乳业、煤炭、冶金等区域特色产业,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计量测试中心,持续为华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文/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
编辑/胡克青
(北京青年报客户端)
正规的股票场外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